運糧車穿梭在金燦燦的田野,生產線忙著加工谷子,一批批新米銷往四面八方,種植大戶個個喜氣洋洋。今年益陽市安化縣6.6萬畝早稻平均畝產達460多公斤,其中樂安鎮早稻生產示范區畝產達到了550公斤以上,專家分析,今年安化縣“稻路”寬廣,喜獲豐收的根本原因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堅決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各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縣糧食生產。“7月22日,縣委書記石錄明到我的稻田了解早稻收割情況,縣長潘文劍也曾到我們公司指導早稻育種,如今種田靠山多”,安化縣稻香園家庭農場負責人肖又初說。
二是強化工作部署。該縣今年多次在縣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上專題研究糧食生產,確定全年目標任務與工作重點,安排資金2079萬元用于發展糧食生產。
三是強化優良品種。大力推廣株兩優120等抗性強、產量高的兩系雜交早稻品種。
四是強化集中育秧。縣農業農村局制定了《2023年安化縣早稻集中育秧實施方案》,在羊角塘鎮等19個鄉鎮大力開展早稻集中育秧,目前,全縣建有集中育秧設施42個,今年春耕生產期間,通過集中育秧設施,完成早稻育秧2.15萬畝,帶動完成旱稻集中育秧5萬畝,有效提升了水稻現代化生產水平。
五是強化示范建設。在羊角塘鎮等鄉鎮開展“雙季稻”輪作暨優質稻米產業化試點,試點面積1萬余畝,采取統一品種搭配、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的“五統一”,實現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配套”。
六是強化技術指導。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包種糧大戶責任制,對200畝以上雙季稻種糧大戶明確1名縣級領導、1名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及1名技術指導人員,開展一對一技術指導服務,安排37名農技人員到鄉鎮、村組開展農業農機技術指導。開展糧油生產培訓活動,專家授課、現場答疑、討論交流、實踐實訓。
七是強化社會引導。動員小農戶廣泛接受工廠化育秧供秧、機械化作業、統防統治、倉儲烘干及稻米加工銷售等低成本、優品質、高效益的全程社會化服務。動員農機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為周邊農戶提供代耕、代插、代防、代烘等專業化服務。
八是強化督導檢查。縣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2023年早稻生產專項督查的通知》,成立3個督查組,采取實地暗訪、現場明查、翻閱資料、查看臺帳等方式,在全縣范圍內,對各早稻生產鄉鎮組織領導、早稻育秧、大田翻耕進度和辦點示范、耕地拋荒撂荒治理等情況開展多次專項督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