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沅江市環保志愿者在做鳥類監測時,發現一種從來未曾記錄的鳥類,共5只,經確認為紅頸葦鹀,系南洞庭湖鳥類新記錄。
當天下午,益陽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沅江市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李劍志在南洞庭湖一處叫做車便湖的水域進行鳥類監測時,在一片蔥綠的洲灘上,突然從草叢中飛出2只小鳥落在遠處的蘆葦桿上,感覺是以前沒有見過的鳥兒,于是在這片洲灘上反復尋找,共發現5只這樣的小鳥,并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經確認,這是紅頸葦鹀,系南洞庭湖鳥類新紀錄。
紅頸葦鹀,屬小型鳴禽,共有2個亞種。雄鳥整個頭、頦、喉黑色,后頸、腰和尾上覆羽栗色或棕紅色。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黑色的頭變為褐黑色,下體污白色,胸和兩脅微沾褐色。
環保志愿者李劍志介紹道:“它的頭部是黑色的,然后我就跟著一直拍下去,共發現5只。回去放在電腦里面一看,發現它應該是紅頸葦鹀 。紅頸葦鹀在我們南洞庭是屬于首次記錄。”
紅頸葦鹀喜棲于蘆葦地及有矮叢的沼澤地以及高地的濕潤草甸。尤喜溪流、河谷、湖泊、海岸附近的灌叢、草地和蘆葦沼澤,越冬在沿海沼澤地帶。常成對或單獨活動,遷徙期間和冬季亦見成6-7只或10余只小群。繁殖期間雄鳥站在柳條或蒿草尖上鳴叫,以早晨鳴唱最烈。以禾本科植物草子和谷粒為食,包括一些豆科植物的種子,繁殖期間也吃大量的鱗翅目昆蟲幼蟲、鞘翅目昆蟲及淡水螺等。原來因繁殖范圍內濕地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以及亞洲越冬地區沿海沼澤的破壞,其數量急劇下降。
李劍志說:“像在南洞庭湖這邊,在沅江這邊能夠看到,是非常感到高興的事情,因為可能南洞庭湖車便湖的生境適于它作短暫停留。”
近些年,沅江市加大轄境內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無論是魚類資源,還是鳥類資源都有增加。這幾年,李劍志在南洞庭湖記錄了9種新鳥類,證明南洞庭湖生態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吸引了百鳥前來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