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咱們的熟食小龍蝦,只需加熱5分鐘,配上魔芋、黃瓜、香菜,再整點小啤酒,夏天的氛圍感瞬間拉滿。”6月24日,在益陽市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殘疾群眾姚勝林正在制作小龍蝦,邊吃邊播的帶貨模式引得“吃貨”紛紛下單。
姚勝林是湖南殘缺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經層層考核,半個月前,公司順利入駐基地。他興奮地對記者說,“辦公設備、房租、水電、住宿全部免費,創業有困難可以請教導師,最近導師還幫我申請了創業扶持資金。在這里創業,成本降低了,成功率提高了,伙伴們干勁十足。”
市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成立于2019年,是市殘聯為全市殘疾群眾打造的公益性、多功能的創業帶動就業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政府資源、社會資源,為萌芽期、初創期、發展期的殘疾創業群眾提供“孵化式”幫扶。
要拿到基地的“入場券”,創業團隊需具備基本創業能力和一定啟動資金,項目有商業化產品和服務,企業法定代表人持有殘疾證,是正在創業或者有創業意愿的益陽籍殘疾群眾。如果企業代表為健全人,創業團隊中至少有一名益陽籍殘疾群眾股東,且股權比例不得低于51%。符合這些條件后,主創團隊要進行路演,接受專家評審團面試,對創業團隊能力、產品或服務成熟度、市場前景、商業模式、發展規劃等5項一級指標和16項二級指標逐一打分,并深入實地考察后,最終給出綜合評審結果,確定入駐對象和入駐方式。
嚴苛考核背后是“孵化式”幫扶。基地建有創客服務區、孵化室、功能評估區、路演室等,定期開展創業沙龍、名企游學、心理疏導等活動,探索“搭建平臺、創新服務、產業集聚、共同發展”新模式。企業孵化周期為2年,入駐團隊可免費使用辦公、商務洽談和生活區域等場所,獲得財稅代理、法律咨詢服務,根據各專業領域的劃分,每個創業團隊均配備1名高校教授或高級職業指導師,指導創業團隊挖掘自身優勢,拓展創業項目,申請公共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協助搭建融資渠道等。
基地入駐企業湖南亮麗服裝設計中心負責人歐陽亮彩說:“以前我們的服裝不夠時尚,多虧創業導師牽線搭橋,公司和長沙理工大學召開專家、服務方、企業三方座談會,設計更有現代感、符合潮流審美的傳統戲服,‘戲服制作技藝’項目已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基地“孵化”期間,湖南亮麗服裝設計中心獲評“中國文創產品生產基地”,產品附加值有效提升,已帶動殘疾群眾20余人就業,這是基地用心用情幫扶企業的一個縮影。
2021年,市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共入駐孵化企業8家,實現營業額1280萬元,同比增長76%。企業新增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帶動162名殘疾群眾就業。基地還與湖南城市學院、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等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校企合作模式為企業創新發展插上了“引擎”。
基地負責人陳鐘嚴平告訴記者:“去年11月,第一批孵化企業已順利‘出殼’,我們強化跟蹤服務,助力企業行穩致遠。今年6月份,新增了10家孵化企業,涵蓋非遺項目、電子商務、園林綠化等領域,希望更多殘疾群眾的創業夢在這里孵化、破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