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雖然時值“大雪”季節,在桃江縣沾溪鎮白沙洲社區,一片300余畝的綠油油的油菜田里,卻是春意盎然,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前來“打卡”、拍照。周圍的群眾都知道,就在去年以前,這一片土地還是垃圾遍地、野草叢生。昔日拋荒地,今朝變良田。群眾說,這是鎮人大主席團為村里辦的一件實事好事。
拋荒地變身“打卡”地
近10年來,因為核電站前期建設和其它工程建設,白沙洲社區有一片500余畝土地,在工程停工或者竣工后成為荒地。村民向政府建議,這片土地可以改造為良田,種植水稻和其它農作物。殷德華是沾溪鎮白沙洲社區支部書記、村主任,是沾溪鎮人大代表、鎮人大主席團成員。殷代表其實也早就關注到了,只不過是因為牽涉部門多、需要資金大,有不少困難,才沒有提上議事日程。群眾反映了,他決定立即行動。在它和其它部門的共同努力,當地政府予以高度重視。從去年開始,鎮政府將拋荒治理目標任務分解到各村(社區)、組、農戶、丘塊,實行“五包一”,即由一名鎮班子成員、一名駐村干部、一名鎮農業服務中心干部、一名村(社區)干部、一名組長與有拋荒治理任務的農戶結成對子,為其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督促其按質按量、按時間節點復耕復種責任田。并根據不同拋荒原因和耕地狀況,指導農民種植水稻和油菜等糧油作物。截至目前,521畝拋荒耕地已有321畝種植水稻,145畝改種油菜等糧油作物,拋荒治理率超過89%,年底全面完成耕地拋荒治理任務。群眾看到身邊的這個變化,紛紛伸出大拇指,稱贊人大代表為民辦實事。
黨史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桃江縣各級人大代表紛紛深入群眾察民意、解民情、辦實事,贏得了群眾的好評。工作在群眾身邊的100余個“人大工作室”,成為了收集社情民意的窗口、解決群眾難事愁事煩心事的“議事廳”??h人大代表,馬跡塘中心校校長汪偉宏,師范畢業后,32年來一直工作在邊遠的馬跡塘鎮,離縣城足足有60余公里。作為農村邊遠地區的教師代表,他幸運地當選縣人大代表。他情系學生,時刻關注身邊的弱勢群體,多次主動發動全鎮師生為在讀的四位身患白血病的學生募捐,共籌集資金近30余萬元。
像汪偉宏代表一樣,桃江各級代表紛紛通過上門走訪、邀請座談、電話聯系、接待來訪等方式,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一年來??h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代表260多人次,代表聯系選民3萬多人次,協助解決問題380多個。為擴大代表履職參與,豐富代表履職活動,桃江縣人大常委會還創新工作方式,邀請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32人次,參加常委會、專委會組織的調研視察活動58人次,參與“一府兩院”組織的聽證會、庭審旁聽等活動30多人次,有效保障了代表的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提高了代表的履職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