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桃江縣鲊埠回族鄉采取多種措施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全鄉秸稈綜合利用實現全覆蓋,預計每年可為農戶減少養殖、翻耕種植生產成本超過300萬元。
鄉農技干部李躍龍(右)向李國中牛飼料的準備與儲備情況
11月14日下午,筆者走進該鄉車門鍛村的養牛大戶胡遠亮的養牛大棚,鄉農技干部李躍龍正與員工李國中了解今年冬季牛飼料的準備與儲備情況。
李國中介紹,感謝鄉政府開展的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與往年不同的事,今年下半年,牛吃的都是本地稻草。“本地稻草較硬,有嚼勁,稻草質量好,霉變少,不但比外地的稻草營養更豐富,而且還減少了不少養殖成本呢!”
鲊埠是益陽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養殖業以養牛為主。目前,全鄉有大小養牛大戶近40戶,成欄牛360多頭。“一頭牛,每天至少需要牛飼料30斤,每年需要牛飼料3240噸,而這些牛飼料絕大部分從廣西、內蒙古等外地購進,每噸價格在700~900元之間,每年給牛農增加了65萬元的養殖成本。”李躍龍介紹,而全鄉有耕田面積14000多畝,其中一季稻面積近10000畝。以前,稻草一般是直接焚燒,或者是直接還田,既污染環境,又不利于冬季油菜的種植。
今年初,該鄉以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試點鄉鎮這一契機,認真思考如何將稻草變成牛飼料,實現秸稈綜合利用這一重要課題。下半年,該鄉租賃半喂入式收割打捆一體機,在種糧大戶收割稻谷的同時,對稻草進行打捆,自然曬干,將稻草作為牛飼料,而且,干稻草可在田間直接堆垛,減少了養殖戶的倉儲容量壓力,得到了養牛大戶和種糧大戶的積極響應與廣泛認可。李躍龍介紹,一臺半喂入式收割打捆一體機,每畝需收割成本150元,每畝可打捆稻草800斤,算下來,打捆1噸稻草大約500元,至少比從外省區調運減少300元以上,而且質量遠比外地牛飼料好。并且,收儲本地稻草,還可以獲得50元/畝的秸稈收儲運補貼資金。不僅如此,作為種糧大戶,由于稻草收割時從基部實行矮茬收割,稻草收割質量好,收割量多,種植油菜只要開溝,播種即可,而且油菜生產條件比翻耕的更好,每畝減少翻耕成本60元。租賃設備的資金由養牛大戶負責,種糧大戶每畝節省收割成本80-100元。“按全鄉1萬稻田計算,一年下來,將為村民節省生產、養殖成本300萬元,真正實現種糧大戶與養牛大戶效益雙贏。”李躍龍高興地說。
桃江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在鲊埠的成功試點,為全縣整體鋪開積累了很好的經驗。明年,全縣將引導和鼓勵種糧大戶購買半喂入式收割機30臺以上,秸稈撿拾打捆機等田間收集機械約50臺,每臺收割機或打捆機的田間作業面積在1000畝以上,實現在全縣全面推進秸稈的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