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栗港鎮朱家村從‘后進村’到‘美麗鄉村’的轉變,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鄉村振興一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動依靠人民。三要為了人民,幸福成果由人民共享。”日前,大栗港鎮人大主席團圍繞鄉村振興主題,在朱家村調研,鎮人大主席汪群深有感觸地說了這番話。
朱家村美麗村莊一角
湖南桃江縣大栗港鎮朱家村由原來的朱家村和九斗田村合并成而成,總面積11.8平方公里,現有26個村民小組,600戶村民,2520人口,共有黨員64名。先后被評為“湖南省文明村”“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湖南省休閑農業集聚發展示范村”“全國婦聯組織示范村”等稱號。
為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做出突出貢獻的黨員、干部頒獎
“青山山不青,大興興不起,九斗田冇得早飯米。”這首流傳在大栗港地區的民謠,真實地記錄了大栗港改革開放以前的窮困境地。其中,青山就是現在合并到了朱家村的一個村。2008年前,朱家村除種糧以外沒有別的支柱產業,村里的青壯勞力大多外出打工,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幾乎一片空白,社會管理混亂,打牌、“買碼”成風,村容村貌臟、亂、差,道路稀爛,河道垃圾成堆,整個村莊死氣沉沉。
窮則思變,亂則思定!村民們不滿足于現狀,他們需要一個新的帶頭人帶領他們走出困境,同時黨委政府也決定加強朱家村的整頓幫扶。2008年該村選舉村“兩委”班子時,經村民們一致選舉,鎮黨委政府同意,在鎮政府擔任安監工作的曹麥新回到了朱家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從此,在以曹麥新為首的村“兩委”帶領下,朱家村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最初的組織渙散,以曹麥新為支部書記的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提出了“三個表率、三個帶動”要求,即“支部書記當好支委的表率,帶動一班人;支委當好黨員的表率,帶動一批人;黨員當好群眾表率,帶動一方人”。無論是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工作中,村干部率先垂范黨員模范帶頭的機制基本形成。
抓牢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立項爭資、一事一議、群眾籌資、鄉友捐贈等途徑,籌集資金3000余萬元,完成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新班子上任以來,朱家村硬化了村組公路14.7公里,實現了從村頭到村尾的公路暢通;完成了集辦公、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村級綜合辦公場所建設;進行了農網改造,新增了4臺變壓器,在全村安裝路燈147盞;新修塘壩11座、橋梁1座,渠道1200多米;新建了一所建筑面積為620平方米,共有17套住房的村級敬老院,建好了村級衛生室;對村委大門前進行了襯砌、硬化、修建了欄桿和戲水臺,供村民休閑娛樂;同入投入建設旅游配套設施,修建2個黨建活動廣場,1個法制宣傳廣場,2個休閑活動廣場。倡導鄉風文明。為營造健康積極的社會環境,規整村風民風家風,朱家村村“兩委”帶頭發揚樂善好施、扶貧幫困、尊老愛幼的美德,不管是精神病人、還是重病患者,不管是孤寡老人還是留守兒童,村“兩委”都放在心上,為解決學齡前兒童教育問題,村上將村部的兩間房子免費出租辦幼兒園,為使孤寡老人老有所養,村上想盡千方百計建起了敬老院,村民們有什么困難,村干部都會切心切意的去幫忙。在村中顯眼位置,朱家村還設立了一塊光榮榜,將每年通過開展“和諧家庭”、“美麗家庭”、“十佳婦女”、“十佳老人”、“愛老敬老模范”、“遵紀守法標兵”等評選活動評選出來的各類先進典型曬在榜上,進行典型引路,用身邊的典型帶動身邊的人。同時還制定了《敬老孝老公約》,設立了“不孝敬老人”舉報箱,讓村民們相互監督、共同促進,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氣。為破除村民封建迷信、打牌賭博等陳規陋習。村“兩委”在宣傳教育的同時,對村部活動室功能進行了逐步完善,先后建好了農家書屋、籃球場、門球場、廣播室、舞廳、文藝節目排練廳、老科協及計劃生育協會活動室等文化、娛樂設施。在進行硬件投入的同時,村里還組建了老、中、青婦女文藝隊,辦好了“三八”、“五一”、端午、重陽、中秋、國慶、春節等節慶活動,每逢節日,村上都要組織進行舞龍舞獅、戲曲、歌舞表演,開展球類、棋類競賽,讓村民們自導自演,共同參與。同時還與文化、宣傳等部門聯系,開展送文化送戲下鄉、組織電影放映、觀看科普圖片展覽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唱響生態號角。一是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2008年年底,一條“禁漁令”的出臺,吹響了朱家村生態建設的號角。為保證“禁漁令”能得到有效執行,朱家村成立了溪流保護領導小組,每天派人輪流執勤,并設立舉報電話,要村民相互監督。先后制定了《村民文明衛生公約》、《保護生態環境公約》等村規民約,訂立農戶門前三包,推廣兩桶制實行垃圾分類減量,2020年完成了所有無害化廁所改造。投入14萬多元,在公路、河岸兩旁栽培茶花樹2400多株,樟樹200多株,飛播草種20多畝,進一步加強綠化,美化。二是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朱家村走出了一條以綠色生態種養殖為基礎,生態旅游產業為支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相統一的產業發展路子。先是組織村民在房前屋后種植5-10株果樹,重點種植桃樹、梨樹果園300畝,動員村民種植茶葉1000畝。在生產種養殖業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紅色旅游資源,新建2個紅色廣場和1個法制廣場。同時引進回鄉創業老板王躍光發展休閑生態旅游業,投資規模達2000萬建成九龍洞山水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