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收獲時節。桃江縣沾溪鎮洋泉灣村農夫良知合作社負責人彭進財滿心歡喜地迎接 “雙豐收”。10月22日,走進他們合作社“桃江竹泉米”生產基地里,只見368畝生態稻一片金黃,田野里稻谷芳香四溢,3080只長白鴨也肥了,眼前稻浪翻滾,成群的稻田鴨穿梭其中,繪就了一幅“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鴨’聲一片”的喜人景色。
彭進財的農夫良知合作社共承包耕地871畝,除了247畝雙季稻、256畝一季稻外,其余的都種生態稻。怎樣使生態稻效益最大化?彭進財動了不少腦筋。最后,他采用了以田養鴨,以鴨促稻的稻田養鴨生態種養模式,既養出了“生態鴨”,還種出了“生態米”,達到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
彭進財介紹,他一直在探索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他認為“稻鴨共生”的生態種養模式很值得推廣。在稻田內養殖長白鴨,讓鴨子與水稻共生共長,稻田為鴨子提供生活覓食環境,鴨子為稻田除害肥田,既節約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稻米品質。
2022年,彭進財種了318畝生態稻,種植品種是農香42,平均畝產達500來斤(去年遭遇特大干旱,減產了),收獲生態稻谷16萬多斤。彭進財自己的米廠加工出了95120斤“桃江竹泉米”,銷售均價在3.5元/斤左右。只講賣生態米,彭進財就“進財”332920元。今年,他又擴種了50畝生態稻。
3080只長白鴨是彭進財的“心頭肉”,這些鴨子進田后,不但雜草吃得干干凈凈,連稻飛虱、鉆心蟲、縱卷葉螟等常見害蟲也在殺蟲燈和長白鴨的雙重合擊下影跡無蹤。靠這“三千毛瑟精兵”,彭進財今年田里沒打一回農藥,每畝省成本150元以上。不但如此,經過4個月的放養,長白鴨現在長到了3斤一只,正好出手,可以賣到30元一只,又可以“進財”92400元。
說到種生態稻的效益,誠實厚道的彭進財還透露了一筆“進財”。他的稻田不用一粒化肥,純粹靠自己種的綠肥和本縣富立來公司生產的有機肥來肥田。政府還給他200元/噸的有機肥補貼、100元/畝的綠肥種植補貼,這兩項補貼他就拿到了70000元。而且,富立來公司的有機肥含多種微生物菌種,加上他自己研究的 “密植改稀植”的栽插方式,通風好又方便鴨子在田中穿行,秧苗素質高,連稻瘟病、紋枯病都不會發生,無需打農藥。另外,他還琢磨出“毯式改缽式”的機插秧形式,秧苗插得均勻,返青快,保證了每畝的基本苗,搭起了豐產的架子,稻谷產量也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