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陽區應急管理局在2022年度全省應急系統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單位的通報中榜上有名,經過層層考核篩選,資陽區應急管理局在“自然災害防治減災”工作中脫穎而出。
2022年,資陽區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不斷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全力管控安全風險、堵塞監管漏洞、提升基礎建設、營造社會氛圍,全區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可控,防災減災工作成績斐然。
一、高位推動,安全責任進一步壓實
(一)持續筑牢安全發展思想根基,更高站位抓學習、更高頻次抓部署、更高標準抓督查。黨政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主動“講安全”“抓安全”,把安全生產融入到調研、督查等各項工作中,安全生產納入年度測評重要內容,做到“逢會必講、逢事必講”。安全督導檢查中,采取通報、約談、掛牌督辦等方式,倒逼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壓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提升工作實效。
(二)持續擰緊安全生產責任鏈條。一是抓好黨政領導責任。通過制定區級領導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清單,形成“黨委總攬、政府落實、部門聯動、人人盡責”的工作格局,推動“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地生根。二是抓好部門監管職責。按照“三管三必須”原則,研究制定《關于明確民宿等新事物、新業態安全監管牽頭部門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安委會抓總、12個專委會分領域、9個鄉鎮安委會分區域抓落實的“1+12+9”工作推進體系,實現部門安全職責到邊到底。三是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法》《湖南省安全生產條例》宣講活動,督促企業建立從法人代表到崗位員工的全員安全責任清單,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
(三)持續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按照時間節點推進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各項工作,6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資陽區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與應急管理局實行“局隊合一”,下設安全生產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科級二級機構),配齊執法裝備、執法人員制式服、執法人員保險等。
二、深化整治,風險隱患進一步消除
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為抓手,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百日攻堅、潛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聚焦重點領域,加強風險管控。
(一)清單管理,持續督導查問題。一是工作“清單式”交辦。區政府主要領導對聯點鄉鎮(街道、經開區)的區級領導逐一進行安全生產工作交辦,明確要求對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和企業開展綜合督查,做到“七必查、五落實、四一律”。二是隱患“清單式”治理。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和人員密集場所,對應制定安全生產檢查任務清單,要求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并由行業監管部門進行檢查,促進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三是問題“清單式”督查。在企業自查、監管部門檢查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督查,執法人員照單核對,將現場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梳理后形成清單,及時移交有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督辦,并按照整改時限進行復查驗收,形成閉環管理。
(二)“三措”并舉,化解風險早防范。一是做細“兩個清單”。把建立隱患清單和整改清單作為專項整治的有效舉措和重要指標,采取定整改責任單位、定整改負責人、定整改完成時限、定整改成果績效“四定措施”,確保整治目標全面實現,有針對性查“病灶”、找“病因”、拔“病根”,破解責任鏈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等制度機制難題。二是下發風險提示函。根據不同月份、不同時段、不同季節生產安全事故的規律特點,發布安全生產風險預警提示,根據各行業領域事故發生情況,適時下發通報,剖析事故原因和屬地監管、行業監管及企業主體責任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并結合各類事故如何預防,提出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或工作建議。三是專家診斷定制服務。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組織專家對園區重點企業逐個進行“把脈問診”,實施安全指導定制服務。
(三)突出重點,深入排查強治理。應急直管行業領域:應急系統行政處罰50余萬元,行刑銜接2起。自建房領域:排查經營性自建房共計3606棟,非經營性自建房70275棟,對已鑒定為C、D級的經營性自建房37棟制定整治方案,逐棟研究、精準施策、科學管控。防溺水方面:廣泛開展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構建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家校聯動的工作責任體系。交通安全方面:開展路長制試點工作,推動市整治辦交辦的68處事故多發路段隱患整改,對S319線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提質改造。完成農村公路194條線路119.54公里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改造農村公路危橋5座。處理超載車輛169臺次,非法改裝車輛11臺次、源頭處罰4起,卸載和轉運砂石1700余噸。特種設備安全方面:對氣瓶、電梯、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開展專項整治。消防安全方面:對人員密集場所、三合一場所、高層建筑等開展專項整治,警示約談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隱患場所的主要負責人,督促抓好隱患整改。燃氣安全方面:巡查燃氣設備744余臺次,管線244公里,排除各類安全隱患178處。
三、鞏固創建,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
聚焦“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體系建設,形成了統一領導、權責一致、上下聯動、防救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和網格化治理格局。
“標準建設”精準實施。嚴格按照場地、設施、制度等方面“五有”標準落實,有效完成了基層應急管理化建設目標任務。“網格管理”求實求效。全區124個村、社區以各自管轄范圍為基礎,科學劃分292個普查網格片區,選優配強專兼職普查網格員339名,實現了全區應急管理網格一體化、直報風險隱患智能化。“救援隊伍”不斷健全。堅持專常兼備,每個鄉鎮統一招聘兩名專職消防隊員,統一培訓上崗組建了24支1200余人的鎮村應急撲火隊,推動基層救援隊伍體系不斷健全,確保災害事故處置及時。“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各鄉鎮應急辦針對汛期、防火期,分別制定汛期防搶撤預案9份、森林防火預案7份,今年以來,開展區級應急演練3次,鎮級應急演練18次。“安全氛圍”全面深化。開展安全生產相關論述專題輔導,廣泛開展“五進”活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11·9消防宣傳月等活動。在省、市、區網站和益陽日報等媒體推送安全生產宣傳文章300多篇。
四、科學應對,防救能力進一步提升
(一)提升應急能力建設。積極推動各類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類專項預案的修訂,加強救災物資儲備,不斷完善應急隊伍建設,組織各相關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開展自然災害處置、易燃易爆、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等各類演練152場次,參與人員29481人次。
(二)有序應對自然災害。2022年,我區先后啟動防汛Ⅳ級、Ⅲ級應急響應各2次,抗旱Ⅳ級和Ⅲ級響應各1次,成功應對了多輪強降雨,全力做好了1961年以來最長時間抗旱工作,未發生森林火災事故,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是確保安全度汛。強化防汛體系建設,調整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深入排查各類風險隱患,落實落細安全管控措施,實現了不潰一堤一壩,確保了度汛安全。二是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各級領導按照包保責任,靠前指揮,層層壓實責任,加強調度會商,成立由應急、電力、農業農村、水利、消防等部門組成的抗旱應急服務隊,指導鄉鎮開展抗旱救災工作,全區共投入財政資金3700余萬元,勞力53000多人次,機械設備3200多臺班,機動抗旱設備132臺/2523KW,新增抗旱機井500多口,疏通抗旱渠道300多公里。三是全力遏制森林火情。出臺關于森林防滅火工作6條措施,對重點鄉鎮實行“區級領導包鄉鎮、區直單位干部駐村、鄉鎮領導包村、鄉鎮干部進組入戶”的包片駐點工作模式,組建區、鄉、村三級應急力量,做到嚴陣以待。印制《關于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通告》《致全區人民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公開信》共4萬份發放到戶并廣泛張貼,逐戶簽訂森林防火告知書、承諾書8.6萬余份。對進山路口、火災易發多發地段,采取卡口、卡點、卡人等措施,切實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杜絕一切森林火災隱患。
(三)全力做好救災工作。2022年,我區先后遭受風雹、洪澇、干旱等災害侵襲,災情發生后,全區積極部署救災工作。一是做到明底數。組織各鄉鎮、街道、經開區召開專項工作會議,明確分工,強化責任,并開展了專題業務培訓,摸清受災群眾的底數,對受災困難群眾進行造冊登記,分類匯總臺賬。二是做到嚴程序。嚴格按照各項規程、政策要求,遵循“本人申請、民主評議、張榜公布、村委上報、鄉鎮審批、區應急局備案”等工作步驟,規范救助對象的核定上報、補助資金的申請和辦理等環節的監督管理。由財政局統一打卡發放到受災困難群眾手中。三是做到重監督。按照“四公開一監督”的要求,把公開透明原則貫穿于救災款管理使用全過程,堅持“專款專用、重點使用”,嚴禁平均發放、杜絕優親厚友,實行冬春救助工作信息全公開,健全完善救助資金臺賬,做到手續完備、專人負責、賬目清楚、資金安全。